没义务、没精力去照顾那些。我只是种下了,而已。更多的,超出我的承受能力了。如果没有那种承受能力和辨析能力,最好什么宗教都不要信,否则信什么都是会出事儿的。”
我:“这的确是个问题……”
她:“我说了:精神,不属于物质,谁也没办法去彻底的控制。如果能控制,只能证明一点:那个被控制的精神,是很脆弱的存在于物质当中。”
我:“你对此很悲哀吗?”
她想了好一阵:“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精神,可以让你决定自己的一切。但是你非要认为物质束缚自己了,那谁也帮不上你。物质之外,不见得是好事儿,当然也不见得是坏事儿。现在对于这点,我也没办法判断到底是怎么样的。因为我只是看到了,并不是一个体会者。存在于物质了,那就存在着吧。而好奇想弄个明白的人,就去研究好了;惧怕未知不想问为什么的,那就不去追寻;现在没决定到底是不是去探索的,那就先犹豫着。没人逼着你去做什么,也没有谁好谁不好的标准,没有怎么是聪明怎么是愚钝的衡量。精神是随心所欲的,那就真正随心所欲吧。在最低落的时候,可以开心。在最得意的时候,可以悲伤。这些都是精神带来的。而不是物质带来的。所以我告诉你,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我没办法用物质的比喻来彻底的演绎精神的问题。我只能揭开魔术师身后幕布的一点点。剩下的事情,我也不知道。”
小白懒懒的抱着她的腿,把下巴枕在她的膝盖上,愣愣的看着我。我能看到它的眼睛在闪烁。
我:“谢谢你,我吸收了。”
大约一个月后,某天中午突然接到她打来的一个电话。
她:“还追寻着呢?”
我:“嗯,继续着呢。”
她:“你的好奇心没有尽头吗?”
我:“你对于我好奇心尽头的好奇心,也没有尽头吗?是什么让您想起我了?”
她:“就是因为你的那份好奇心,无意看到一句诗词想起你的。”
我:“谁的?哪句?”
她:“纳兰容若写的那个……”
我:“嗯,知道了,‘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三个篇外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昨天下线前,有几位一直追贴认识的朋友在上问我,为什么单独截取这一句,有没有什么含义?
有。
十四、五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句,认定是个女人写的。再看作者:纳兰容若。哦,女的。半年后才发现不是女的,是个清初的官员。这是个引子。
那几年基本沉浸在唐诗的工整简洁;宋词的对仗洒脱;元曲的精巧别致当中——当然我仅仅是形容了表面上的。等到看多了自然想了解那些诗词作者。了解作者后,开始感兴趣那些时代背景。接着一发不可收拾。从人文延续到经济,从经济延续到社会结构,从社会结构延续到政治,从政治延续到宗教,从宗教延续到哲学,从哲学延续到心理学,从心理学延续到医学……后来我发现很多东西到了一定程度,都是环环相扣的。这让当时的我(二十多岁)很惊奇。然后又开始更疯狂的一轮扫荡阅读。有时候甚至没时间消化,只是记住了。不过也就是那会儿,养成了一个习惯:忽略掉文字本身,看文字后面的那些东西。不过后来又研究过文字、符号的利奇力量,那是后话了。
再后来开始失眠+生物钟紊乱。有那么半年时间吧?每两天睡一次,一次大约睡12个小时左右。失眠还不是似睡非睡神经衰弱的失眠,是特精神那种。因为自己也觉得那样不正常,所以有时候刻意去找一些很晦涩的书来看,认为那应该会很无聊,会睡。记得有次在朋友家看到一堆有关物理和量子物理入门的书籍(朋友的父亲是搞这个的),于是便借来看。没看困,看傻了。跟着就好多疑问还四处去蹭课听。结果我发现坏了,问题大了。因为就物理来说,看的越多,质疑越多。越发质疑这一切到底是怎么样的——未解太多了。甚至包括已经应用的那些原理,对于那些,整个物理界依旧是未解状态。也就是那时候,为了给自己一个哪怕貌似明白的答案,开始转到非线性动力学,平面空间等等等等。可是适得其反,质疑开始成倍的增长。我茫然了,彻底的茫然了。
然后,就开始和精神病人有了接触。再然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玩儿的事儿:很多精神病人都能够快速的找到某种解释作为答案。甭管是鬼狐仙怪也好,物理生物也好,总是很坚定的就确认了。我更加迷茫了,难道说,我有问题了?
这种恐慌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有一天,我重新看到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下子我就明白了,跟傻了似得笑的死去活来。为啥笑?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看懂了。
这就是我截取了这一句的原因。
至于这贴,两天前我突然决定,到此为止了。
为什么?其实没任何理由,只是认为该结束了。虽然我手里还有十几篇草稿,虽然我当初并没打算在这里结束,我还是决定:结束了。
下面就要说的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事情:到底这些事,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你认为这是真的,那么我会告诉你:假的,都是假的。
如果你认为这是假的,那么我会告诉你:真的,都是真的。
我不清楚有多少人能看懂我的回答。很讨厌的卖个关子:
喜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请大家收藏:(m.dmbook6.com),腐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