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东:王小波是我的朋友。20多年前我曾和小波的妻子李银河在山西沁县c队。他们从美国留学回来后,我和小波相识也四五年了。小波的突然辞世我当然很悲痛。但今天不是述说悲情,而是想从中思考一些更有社会、文化意义的问题。
我和小波最初的交往,简单地说,就是为了让他的作品和国内读者见面而周旋。1992年,我的妻子邢小群到北大进修,人到中年,住集体宿舍很不习惯,经常失眠,李银河当时在北大教书,于是把自己的房子借给她住,解除了她的困扰。这样,她也认识了王小波,并得知他们夫妇合写了一本研究同性恋的专著《他们的世界》,已经在香港出版繁体字本,但在内地出版简体字本很不顺利。我和山西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蒋泽新、尔雅书店的靳小文说起此事,他们都很感兴趣,促成了它的出版。由此开始和小波通信。后来到北京见了面,才知道他不只是一本书出版受阻。他送给我们一本集《王二fēng_liú史》,也是香港出版,其中第一篇《黄金时代》在台湾已经得了《联合报》文学大奖,但却无法与国内读者见面。我把书拿回家,一口气读完了,立马禁不住拍案叫绝。我在80年代也曾热心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几乎所有风云一时的新作都读过,但像《黄金时代》这样既有先锋性,又有可读性;既让人哭笑不得,又让人掩卷长思的杰作,还真不多见。现今文坛上有太多的滑稽,太多的c科打诨,缺少的是真正的幽默和讽刺。而王小波的正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所缺少的。
小波也为无法让国内的读者有所了解而苦恼。作为朋友,我帮不上别的忙,但总觉得,把他的推荐给国内的文学刊物发一发,不该是难事。
我先给了山西省作协主办的《黄河》。主编周山湖是我的朋友。周山湖也有过知青的经历,他虽然是老五届大学生,却曾跑到杜家山上和蔡立坚一起c队。他看了《黄金时代》,一下子就掂出它的分量。他由衷地喜欢,实在想发表,但面对其中独具一格的性描写又发了愁。不久前,他们刊物刚刚遇到过麻烦。掂量再三,还是决定忍痛割爱。但他心有未甘,用毛笔工工整整地给王小波写了一封信,高度评价他的,希望他能拿到后台更硬的刊物上去发表。我又把《王二fēng_liú史》给了北岳文艺出版社的编辑赵雪芹、赵秋杨,他们很想出,但总编通不过。后来他们出了小波的一本随笔《思维的乐趣》,这是后话。
王小波:一位知识分子和一个时代(2)
当时,我还托在十月文艺出版社当编辑的妹妹丁宁,向《十月》推荐。那里的回答也是一样,很精彩,但现在不敢发。我再托上海的朋友李劫向《收获》推荐,他当时答应得很痛快,不知后来情况如何,反正再无下文。
当时,妻子在北大中文系投师于谢冕教授,做访问学者。他们那里每一两周举行一次专题讨论。我向她建议,能不能将王小波在香港出的书送一本书给谢老师,请他安排一次专题讨论,让中国文学界认识一下王小波。王小波送了书,谢老师也说写得不错,但专题讨论却没有能够安排。是顾不上?是有什么困难?是与他的弟子们热衷的“后现代”差距过大?还是小波尚无名气,不够充当讨论对象的资格?十几年前,谢冕先生率先支持朦胧诗,表现了一种卓越的民间眼光;可惜在王小波的上,这种民间的眼光没有能够再次闪亮,他也错过了再一次充当伯乐的机会。
与此同时,一些我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也在为发表小波的,在一个又一个编辑部之间徒劳无功地奔走游说。我知道,他们的热心之举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动机,实在是觉得不该不让国内的读者来分享我们这份的愉快,不该不让过于浮躁的当代文坛感觉一下山外有
喜欢王小波十年祭请大家收藏:(m.dmbook6.com),腐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