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对某种文化的感情由崇拜变成狂热时,他可能会做出许多我们想都想不到的事情。隋炀帝巡游南方,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对江南文化独特的感情。他的船队,他的巡游规模,空前绝后。而当他把目光投向北方的草原时,则又完全出于一种虚荣心和炫耀国力的需要,再次加剧了隋朝所面临的经济与社会压力。放纵自己的**,总归是不好的,要看时机,看动机,看环境,看情况。)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8月,通济渠和邗沟成功开通并投入使用。隋炀帝杨广立即下令,沿通济渠和邗沟南下,巡游江南。
隋炀帝杨广坐的是什么样的龙舟?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此龙舟:
龙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处之。
这龙舟高四十五尺,按照《隋书·律历志》的说法,隋朝一尺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厘米,四十五尺高的大船足有13.5米高,这是什么概念?现在市区内跑的公交车不过2.5米到3米之间,这艘船足有四辆公交车摞到一起那么高。长二百丈,大约有五百三十多米。要知道现在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长度不过300多米,而隋炀帝的龙舟几乎等于一辆半航空母舰的长度。这样的尺寸是相当惊人的,不要说放在当时,就算放在今天,也可以算得上是豪华巨轮。并且,龙舟上还有各种各样装饰华丽的宫殿,供炀帝游玩享乐。沿途州县,方圆五百里以内都要贡献山珍海味、水路奇珍,皇后妃嫔们不想吃了,索性扔掉,就地掩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隋炀帝的龙舟如此豪华,他的妻子萧皇后自然也不甘示弱,皇后乘的船叫翔螭舟,尺寸比隋炀帝的龙舟略微小一点,但是船上的设施及装饰风格与龙舟无二。另外,《资治通鉴》还记载:
又有漾彩、朱鸟、苍螭、白虎、玄武、飞羽、青凫、陵波、五楼、道场、玄坛、板舾、黄篾等数千艘,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乘之,及载内外百司供奉之物,共享挽船士八万余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余人,谓之殿脚,皆以锦彩为袍。又有平乘、青龙、艨艟、艚舾、八棹、艇舸等数千艘,并十二卫兵乘之,并载兵器帐幕,兵士自引,不给夫。
这一段记载比较长,传递出的信息也比较多。其中有三个信息最为突出也最为重要。第一,等级。炀帝巡游江南的团队,其乘坐的船只有明显的等级划分。杨广独自乘坐装饰华美的龙舟,萧皇后乘坐的船的比他的稍微小一点,文武百官按照品级不同、地位不同,乘坐的船又比皇后的小一些。从“漾彩”到“黄篾”再到“艇舸”指的就是不同等级的船,船夫人数也不同,到士兵乘坐的这一级船,就没有船夫了。第二,复杂。构成出行队伍的人员非常庞杂。除了皇后、妃嫔、文武百官、护卫士兵,还有和尚、尼姑、道士以及外国商旅。第三,华丽。除了舟船的装饰华丽,甚至连划船的民夫也要穿得华丽。前面说炀帝出巡的船都有明显的等级区分,负责划“漾彩”以上的有九千人,称“殿脚”,都要穿光鲜的锦彩之服。远远望去,隋炀帝出行的船队非常壮观,《资治通鉴》记载:“舳舻相接二百馀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旗蔽野。”单看“二百余里”可能感觉不直观,二百余里就是一百多公里,大概相当于从我的家乡淄博到济南的距离,可以想见炀帝船队规模之空前盛大。在如此庞大的船队的簇拥之下,隋炀帝一行人意气风发地向着南方进发了。
杨广究竟为什么要南巡江都?这在隋唐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后世很多小说家或点评家几乎都把隋亡的原因指向了隋炀帝的南巡。笔者也承认,隋炀帝的南巡,奢侈**、爱慕虚荣,的确给隋朝老百姓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负担,加剧了隋朝社会的矛盾,但事实上,其风光南巡的背后还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包含着隋炀帝自己的思考。究其下江南的原因,有很多种猜测,笔者下面一一列举。
第一,隋炀帝南巡是为了观赏琼花。这是小说家的猜测与发挥。在《隋唐演义》、《说唐》、《隋炀帝艳史》这些民间小说中,都不约而同地将隋炀帝与琼花联系在了一起。有的说隋炀帝是为了观赏琼花所以下江南,但是琼花通人性,耻于见昏君,于是迟迟不开,炀帝大怒,拔剑就要把琼花砍掉,结果琼花突然化作白鹤,腾空而去,还有的说隋炀帝喜欢自己的妹妹杨琼。杨琼不堪羞辱,恼羞成怒,自尽而死。隋炀帝秘密地把妹妹运到扬州安葬,结果在下葬的地方长出了美丽的琼花。隋炀帝闻讯,因为自己从没有见过这种花,所以赶紧从大兴城跑到扬州来看,但是琼花对炀帝充满了怨恨,不等他来,就自己凋谢了。无论是哪种说法,我们都承认小说家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小说家之言可用来茶余饭后消闲娱乐,至于史实是否如此,尚未有正史史料可以证明,所以小说家的看法并不可靠。
第二,隋炀帝南巡属于“寻根”性质的故地重游。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杨广被调任扬州总管,在地方一干就是十年。正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不过杨广在扬州时可不像杜牧在淮南为官时那样放纵,杜牧“赢得青楼薄幸名”,到头来只能独自“遣怀”。杨广在扬州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喜欢隋唐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dmbook6.com),腐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