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基本就是苏威仕于文帝杨坚朝时所经历的主要大事。我们暂且先放在一边,再来看一下第二组,虞庆则和杨雄。
虞庆则(?——597),京兆栎阳(今属陕西省西安市)人,他的出身与高熲、苏威有很大不同,《隋书·虞庆则传》记载:
虞庆则,京兆栎阳人也。本姓鱼。其先仕于赫连氏,遂家灵武,代为北边豪杰。父祥,周灵武太守。庆则幼雄毅,性倜傥,身长八尺,有胆气,善鲜卑语,身被重铠,带两鞬,左右驰射,本州豪侠皆敬惮之。初以弋猎为事,中便折节读书,常慕傅介子、班仲升为人。
这段记载传递给我们四个信息。第一,虞庆则先祖仕于赫连氏,以灵武(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籍。赫连氏是匈奴人的一支铁弗部的首领姓氏,其中最著名的一个首领叫赫连勃勃,他带领这支部族在今天的宁夏一带建立了一个夏国。这个夏国后来被北魏吞并,这个部族也就就此融入了鲜卑和汉两个民族中了,虞庆则祖上也借着这个机会开始为北魏效力。第二,在北周与北齐之间,虞庆则父亲虞祥选择了北周,担任北周灵武太守。这也不令人奇怪,毕竟他的家乡在那里。第三,虞庆则善武,身长八尺,性情豪放,艺高胆大,能左右驰射,并且会讲鲜卑语,是一个胡化程度很高的汉人。第四,虞庆则能文。他上马能拉弓射箭,下马也能折节读书,非常仰慕傅介子和班仲升。傅介子是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能文能武,班仲升就是班超,东汉著名军事家,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投笔从戎”就是他的故事。虞庆则既然崇拜班超和傅介子,我们大概也可以猜到他的理想了,不外乎就是能在外交与军事领域有所建树,而他身上不同于高熲、苏威的特质——擅武、胆大,也帮助他很快实现了这两个理想。
虞庆则和裴政一样,最早仕于北周时就干出了不小的名气。当时有一个民族叫稽胡,盘踞在石州(今属山西省)一带,经常作乱,为害一方。这场叛乱被高熲平定后,他决定派一个人镇守在石州,以防稽胡死灰复燃。思来想去,高熲推荐了虞庆则。我们会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苏威和虞庆则都是被高熲推荐出来的。高熲这样的作为,倒颇包含着几分“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心态,虽然我们现在说的成语“逢人说项”不太像个褒义词,但笔者宁愿持一种褒义的心态来看待高熲面对人才时的豁达胸襟与非凡见地。虞庆则受高熲推荐,到石州任职,他个人从小弯弓射箭,有一副侠义心肠,特别讲义气,做事也严格,所以短短两年,石州当地的稽胡就受其感化而纷纷归附。高熲曾是杨坚岳父独孤信的下属,后来投靠了杨坚。杨坚对他非常信任,对他推荐的人才也非常信任。隋初立,虞庆则就“进位大将军,迁内史监、吏部尚书、京兆尹,封彭城郡公,营新都总监”,一人身兼三职,这样的待遇,几乎接近于苏威。
虞庆则仕隋后没过多久,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他迎来了自己表现的机会。突厥皇后千金公主,以前是北周宗室,对杨坚建隋代周耿耿于怀,于是每天向沙钵略可汗吹枕边风,鼓动沙钵略可汗发兵攻隋。突厥兵快马弯刀,骁勇善射,一时间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地皆遭到掳掠。杨坚大怒,下令王弘、豆卢勣、窦荣定、高熲、虞庆则共为元帅,迎击突厥。《隋书·突厥传》记载了这次的战况:
沙钵略率阿波、贪汗二可汗等来拒战,皆败走遁去。时虏饥甚,不能得食,于是粉骨为粮,又多灾疫,死者极众。
战场之相,惨不忍睹。总的来说,隋朝取得了这一仗的胜利,但是对于虞庆则来说,这次出征虽然有一个不错的开始,却没有完美的结局。两件事为这次胜利蒙上了或多或少的阴影。第一件,虞庆则所部由于迷失方向,加之西北大漠朔风寒雪,许多士卒饥寒交迫,手指头被冻掉,还没交战隋军就出现了大量减员。第二件,隋军中行军总管名叫达奚长儒,他率领二千余骑兵迎击突厥,因寡不敌众反被突厥所围。虞庆则或许是担心如果贸然出击营救达奚长儒,会让自己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于是紧闭营门,坚守不战。但是达奚长儒并非等闲之辈,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抖擞精神,指挥士兵上前突击。突厥是游牧民族出身,骑术精湛,几次三番冲乱了达奚长儒的阵型,长儒屡次整合队形,利用骑兵的机动性,与敌来回周旋,且战且退,将突厥牵制了足足三日。到最后,士卒手中的兵器全部砍坏,达奚长儒令士兵赤手空拳与敌短兵相接,打到白骨外露、
喜欢隋唐我来了请大家收藏:(m.dmbook6.com),腐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