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萧纵重兵把秦王囚禁在了行馆,又下令馆外四周戒严,任何人不请旨不得靠近。
皇城里的一众百姓,因为见到禁军突然气势汹汹发难,寒甲铁衣,仗剑持枪,全副武装,几步一哨把偌大的前睿王府围得严严实实,都心生不妙,谁都知道这座王府改建的行馆里眼下住着谁。
堂堂戍边王,拥兵二十万,封地十六州,权势那是实打实的,跟两三个月前被灭族的前宰相温庭毕竟有所不同,天子一声不响突然把人拿了,那,迟早是要出大事的。
京师的百姓在天子脚下住的久了,成日看天子一家与臣子折腾,一家人之间又不断相互折腾,这种折腾看多了,总难免心境上比较沧桑苦难,遇上事情一时之间会产生各种悲观设想。这一回眼见禁军向据说浑身上下没一处好惹的秦王下手,苦难受多了的京城百姓十有八九不自觉地连想到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天家八个皇子正抢一把椅子抢得火热,抢得皇城更是一团混乱,抢得人人没好日子过。想到此处,顿时悲苦自危,只觉得这回事情迟早闹出那般大,不久的将来皇城又得大晃一晃。悲苦地关起门窗躲在家里提心吊胆发了一晚愁。
等到了第二天,各家男丁早起开门探头往自家外墙上看,墙上京兆尹除了只贴出一张闲杂人等不得靠近前睿王府的榜文,再没有任何其他皇榜官文或者告示,天子脚下尚且安静平缓,便又各自打开大门买菜做饭,安安稳稳过自家小日子。
京城百姓苦难受得多,大风大浪经历得多,用一个晚上把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苦难后果设想完后,也就不紧张了,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踏踏实实做良民。要乱,等以后乱了再说。
京师民生依旧。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这般安稳做良民。总有那么些人,比较好事,比较胆大,比较喜爱就朝廷大事天下时局发表些个人看法,这些比较与众不同的老少爷们,在秦王被困的第二天一早,便三三两两扒在禁令范围之外又能瞅得到前睿王府几片墙瓦的犄角旮旯里偷偷摸摸窥探。
他们远远窥探到恢宏的前睿王府邸高墙实壁,铜门紧闭,把守的禁军小伙子个个身子挺地像擀面杖,不时还有同样擀面杖似的大小伙排着整齐队列来回巡逻。这一干好事的老少爷们看着无比感慨地摇头,前睿王府已经是座铁笼子,戍边王再是武艺高强勇猛善战,插十对翅膀也飞不出来,一边摇头一边往隐蔽巷子里的茶馆酒肆里扎堆。
坐到隐蔽茶肆中隐蔽的角落,早有一些人翘首以盼,给那一早冒险探消息回来的爷们斟茶倒水让席位。
爷们先喝了口茶,润个嗓,卖足关子,才压低破锣嗓子道,秦王这回栽了,放着称雄西北的好日子不过,跑到天子家门口耍威风撒欢,行馆现在看起来像铁筛,这下蹦跶不起来了,得由着皇帝拿捏。
旁边有听者插话,不对吧,皇上与秦王不是好着么?之前皇上为救秦王,不但养他在皇宫一个月,还诛了温相……不,温贼一门。左右看看,接着插话,我还听说秦王在猎场救过皇上一回呢,从山一样的巨兽爪子底下。皇上应该不会真把人怎么样,我看是个误会。
这位听者的发言得到了一部分人认同,大家都想过好日子,自然愿意听好消息。
爷们冷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那是时机没成熟,彼此不好撕破脸,这大场面上的两面三刀学问大着呢。自古权臣跟天家哪有相安无事的,还不是彼此较着劲想骑在对方身上。都说秦王有计谋,我看他像个傻缺,颠颠跑到人面前给人抓。
一干听众连连点头,这话有理,戍边王不是自负过头,就是心眼真的缺了一块。
一同跑去偷窥行馆的另一个爷们,表示不同看法,他道,皇帝才是个真傻缺。秦王那样嚣悍的人物,杀兄继父爵,整个西北没人敢有异议,连个小叛乱都没听说有,手腕非同一般,皇帝未必拿得住人,这回身陷囹圄肯定是个计谋,指不定回头怎么收拾……指了指天,上头那位。
众人想想,也对。
第一个爷们嗤鼻,什么计谋?再大的计谋,命被人捏在手里,全都是屁话。
大伙儿又觉得,这说得实在很在理。
几个探消息的爷们分为两派,各自认为对方护得主儿比较傻,憋着嗓子眼争执了半天,一旁听众便如那骑在墙头的草,一会儿觉得那厢有理,忽而又想这边也对,来回倒。(我想说,同志们,乃们有米有来回摇摆?)
萧纵突然雷厉风行,把秦王关了起来,第二日的大明殿上其实也分成了两派。大部分朝臣的反应本质上与市井百姓没有不同,在终于确定了天子与藩王之间的和睦为假和睦之后,部分朝臣上表对眼下局势十分担忧,恐怕秦王不会就这样认栽,另一部分朝臣盛赞天子韬略气魄过人,擒贼擒王,制秦王一人,控西北大局。萧纵高坐御座,一只耳朵听忧心忡忡,一只耳朵听歌功颂德,一句话没说,退了朝。
翌日再上朝,金殿上不知何故似乎众臣一同约好无人再提秦王一事,萧纵略有些纳闷,下了朝在重阳宫处理政务,翻开案头上第一份奏折,居然是数十位朝臣联名上的,恳请天子联合楚王借眼下秦王受制良机,削藩除去秦王府之势。
萧纵合上那折子,扔在了一旁。
对姨丈那个合力对付秦王的提议,由始至终他的态度一直很明朗,此前没有
喜欢强臣环伺+番外请大家收藏:(m.dmbook6.com),腐文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