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刘泉似乎有些不解,修法便讲起了这泉水、碑刻的来历。原来瑶山故老相传是飞升上天又回返的仙家所辟,常有神仙在此居住,时日一长,此地感染仙气,风清月明之时,能看到人影出入水潭边;后来又都说喝此水容颜不老,引得不少修行之士、达官贵人趋之若鹜,纷纷前来。
但近年来此泉水不知为何渐渐干涸,越流越缓时断时流,并且每天最多只出半杯。因此这泉水只能按需分配给特需之人,就被传得更加神乎其神,引得外人争相来求取、瞻仰。
在旁边,有一片约摸一二十丈一片光滑如镜的山崖,如巨大的石碑般刻有一篇经文。
这篇经人,此地人都称它做“胜天经”,据说是一位独身来此挑战之士,战胜后写下的一段经文,曾言如悟此经,可得胜天之能。
经文以小篆写成,形似蝌蚪,又如画出的图形,但来此观看这字的人,个个字都认识,但看过就忘,一句话读不出个完整意思,自然也无法理解这里面写的内容。
所以经文虽有着神奇的传说,但瑶山上并不看重,只把它当做普通的景观,并不禁人观看,上山者只要有能力来此者,都可任意观看。
刘泉看向崖下深渊。云海茫茫,深不见底。他向四周看看,捡一块石头扔了下去,许久许久,也没有听到落下的声音。刘泉倒要看看他们三人如何过去,就说到:“没有问题。”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狡黠一笑:“师弟小心了,掉下去一天也到不了底。”然后,各自开始掏东西。
修法掏出一对白色的大翅膀,不知怎么就瞬间长在了背上,刷的一下,急速展开,不一会儿就在云海中忽隐忽现了。
刘泉不解,难道这里不能御剑?再看另外两人,固法拿出一只小船,开始只有巴掌大,白色的,上有小帆,往云海上面一放,立刻见长,正好坐下一个人,固法跳上去也走了。
从法干脆一伸手,招来一只飞鸟,骑了上去,跟刘泉拱手告别。
此地转眼剩了刘泉一个人。刘泉倒也不急,第一,他没有带什么飞行的法器、神兽,第二,自他来到这里之后,就觉得对面有什么东西在吸引他,他想理一理思绪,就盘膝闭目而坐。
修练之人,初级修体,筑基以后修的就是理、法、念,尤以灵山的悟道宗为甚,有时想着想着悟了,层次、能力也上去了,但参悟的过程就异常艰难,费神费时,刘泉就陷入了这种状态。
不久,刘泉就又顺利进入“观微”状态,他敏锐感觉到了周围细微的一切,方圆百里尽在识中,对面崖刻也逡巡几遍,但无任何发现,越看越看不懂崖上的字。
该收回神识了,但刘泉还不甘心。此地的传说流传那么久,总不会是空穴来风。他把神念意识留在崖前,也盘膝端坐,一动不动。
风吹过,鸟滑过,树叶飘过,刘泉视若不见;蜂来了,蝴蝶来了,人也来了,刘泉恍若未闻;
幽幽暗暗,前途无光。刘泉的神识飘飘悠悠,不知道飘荡多久,他掉入了无尽的时空中。
周围的树青了又黄,黄了又青,连整座瑶山的外形都处在变化之中,一会儿出现在瀚淼的水里,一会出现在桑田之间,在这无尽的变化里,刘泉觉得唯一不变的有一样东西,他一直苦苦追寻,不断探索,但怎么也不可得,便把这念头当即放下。
一旦放下,顿时感到无比轻松,身心畅快,感到石刻山崖上的字全消失了,还多了几棵长在崖间的小树。
面前忽然站了一位身材挺拔、背对自己的老人。只见他身穿百结的粗布衣,上面有些奇怪的长短不一的道道,袍袖和袍子的下摆奇宽,双手背在身后,站在那里就好象和天地对峙而立。
一会儿,老者身体微侧,露出半边脸来,右手微抬,阔大的袖口直欲垂到地上,石壁向上至下逐渐变得光滑如镜。
随着此人指尖的晃动,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跳跃而上,随之四周则风起云涌,漫天的花雨四散,溅向四方,半日方寂,字上面的金光也熄了。
这老者忽然转过身来,向着刘泉微微一笑:“多日不见,别来无恙乎?”
刘泉神念一愣,向老者拱手:“我们何时见过?请指点迷津。”
老者两手拢在大袖里,两眼眯着看向刘泉:“千载荣枯终一梦,看尽繁华素心归。”
“哈哈哈…”在一阵震耳欲聋的大笑声中,老者舞袖望空而去,大袖在空中飘舞,如两面大旗相似。
喜欢道亦通天请大家收藏:(m.dmbook6.com),腐文网更新速度最快。